骨性地包天是指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下颌骨比上颌骨明显前突,俗称“龅牙”。这是一种常见的颌面畸形,会影响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
骨性地包天不能通过单纯的牙齿矫正来解决,需要进行正颌外科手术。正颌外科手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切开颌骨并重新定位以纠正颌骨畸形的治疗方法。
正颌外科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过程包括:
1. 切开颌骨:外科医生会沿颌骨切开骨头,将颌骨分离成几个部分。
2. 重新定位颌骨:外科医生将下颌骨后移并固定到新的位置上,以纠正前突。
3. 固定颌骨:外科医生使用螺钉和钢板将颌骨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直到骨头愈合。
正颌外科手术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手术,通常需要住院几天。手术后,患者需要佩戴牙套一段时间以稳定咬合关系。
骨性地包天正颌外科手术的效果通常很好,可以有效解决颌骨畸形,改善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例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和复发。因此,在决定接受手术之前,患者应与口腔外科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利弊和风险。
骨性地包天下颌后缩是一种颌骨发育异常,表现为下颌骨向后退缩,导致下前牙咬在上前牙之前。其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因素:
地包天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亲代中有此症状者,后代更容易出现。一些基因突变会影响颌骨的发育,导致骨性地包天。
2. 环境因素:
早期不良的口腔习惯,如长期吮拇指、咬嘴唇等,会对颌骨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增加骨性地包天的风险。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全身因素也可能影响颌骨发育。
3. 肌肉因素:
口周肌肉、舌肌等肌肉功能失衡,如长期张口呼吸,舌头过度用力抵在下前牙上,会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形成骨性地包天。
4. 其他因素:
某些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等,会阻塞呼吸道,迫使孩子张口呼吸,从而影响颌骨发育。创伤、肿瘤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骨性地包天。
预防措施:
预防骨性地包天,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不良口腔习惯,如吮拇指、咬嘴唇等。
早期发现并矫正呼吸道阻塞,如腺样体肥大等。
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营养不良。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颌骨发育异常。
骨性地包天,又称骨性反颌,是指由于上下颌骨发育失衡导致的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下颌骨发育过度,导致下颌向前突出,咬合异常。
最佳矫正时间:
骨性地包天矫正的最佳时间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一般来说,以下时间段是比较理想的:
幼儿期(3-5 岁):此阶段下颌骨的可塑性较强,早期矫治可以有效引导颌骨发育,达到较好的矫正效果。
青春期初期(11-13 岁):此时颌骨快速生长,矫治器能够较快地调整咬合关系,缩短治疗时间。
成年后(18 岁以后):成人骨性地包天矫治难度较大,通常需要正颌手术配合矫正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矫正方法:
骨性地包天矫正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功能矫正器:适用于幼儿和青春期早期患者,通过引导颌骨生长,纠正咬合异常。
正畸矫治器:适用于青春期初期和部分成年患者,通过对牙齿施加矫治力,调整咬合关系。
正颌手术:适用于严重骨性地包天患者,通过手术改变颌骨位置,达到矫正效果。
选择最佳矫正时间:
在选择最佳矫正时间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患者的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
患者的生长发育状况
家长的配合意愿
患者的经济条件
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咨询专业正畸医生,根据个体情况确定最佳矫正时间和方案。
骨性地包天是一种牙齿错位畸形,是指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下颌骨向前突出。这种错位畸形不仅影响美观,更会对人体造成诸多危害:
1. 咀嚼困难:地包天患者的上牙无法咬合在下牙的外侧,导致咀嚼效率低下。进食时,食物无法得到充分咀嚼,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2. 牙龈损伤:下颌骨前突会使下牙与上牙的咬合关系错位,导致下前牙过度受力,牙龈受到挤压,容易发炎或出血。
3. 颞下颌关节紊乱:地包天的错位咬合会导致颞下颌关节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引起疼痛、弹响或张口受限等症状。
4. 心理影响:地包天是一种明显的面部畸形,容易引起他人异样的眼光和嘲笑,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患者可能会变得自卑、社交退缩,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因此,如果发现骨性地包天,应及时就医治疗,通过正畸矫正等方式改善咬合关系,不仅可以恢复咀嚼功能,改善口腔健康,还可以提升美观,增强患者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