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颌下腺质地通常柔软且有弹性,摸起来类似于耳垂的感觉。
特征:
左右对称,位于下巴两侧
形状呈扁圆形或叶形
大小约为拇指大小
表面光滑,无结节或肿块
轻微移动时,可以感觉到其轻微的活动范围
触诊方法:
从下巴下方,用手指轻轻向上触诊
缓慢移动手指,压迫颌下腺
注意颌下腺的大小、质地和活动性
常见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颌下腺可能会逐渐萎缩,质地变硬。某些疾病或感染也可能导致颌下腺肿大或质地异常,例如:
唾液腺感染
颌下腺结石
淋巴瘤
注意事项:
如果触摸颌下腺时发现以下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肿大或结块
质地硬或有压痛感
活动性受限
皮肤发红或溃疡
正常人颌下腺摸起来通常呈现以下特征:
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无明显肿块或结节。
大小:一般约为拇指头大小,左右两侧大小对称。
位置:位于下颌骨下缘,紧贴下巴两侧,靠近下颌角。
活动度:可跟随下颌骨上下活动,但不会随吞咽或说话动作而移动。
表面:光滑,无凹凸不平或破溃。
压痛:正常情况下,颌下腺按压时不会引起明显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颌下腺出现以下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
肿大或结节:腺体明显增大或出现明显结节,可能是炎症、囊肿或肿瘤的征兆。
硬度改变:腺体变硬或变软,可能是感染、肿瘤或其他病变造成的。
疼痛:按压腺体时出现疼痛,可能是炎症或感染所致。
腺体移动受限:腺体无法随下颌骨活动,可能是肿瘤或粘连造成的。
腺体表面不光滑:出现凹凸不平或破溃,可能是感染或肿瘤的迹象。
因此,如果发现颌下腺有异常改变,应及时就诊,由专业医师进行检查和诊断。
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缘内侧,形状呈不规则的扁椭圆体,前后径约2.5-3厘米,左右径约1.5-2厘米,上下径约1.5-2厘米。其表面不光滑,局部有凹陷,边缘较薄,较钝。颌下腺质地较松软,灰红色,富有弹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易于剥离。
颌下腺由腺泡和导管组成。腺泡呈圆形或椭圆形,内衬上皮细胞,细胞质嗜酸性,核位于中央,腺泡间隙内有丰富毛细血管网。导管系统与腺泡连通,主导管称颌下腺管,开口于口腔底黏膜上的颌下腺乳头。
颌下腺受颌下神经支配,接受下颌动脉的血供,回流至颈外静脉。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浆液性唾液,具有稀释食物及溶解消化酶的作用。
颌下腺是位于下颌骨下方的唾液腺。一般来说,颌下腺的正常测量值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和体型。
对于成年人,颌下腺的平均测量值如下:
长度:2-3 厘米
宽度:1.5-2 厘米
厚度:0.5-1 厘米
颌下腺的测量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查来进行。超声波检查是一种无创且相对经济的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颌下腺大小和结构的清晰图像。
在测量颌下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测量值可能会受到腺体肿胀或萎缩等因素的影响。
良性肿瘤或囊肿可能会导致腺体增大。
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腺体增大,但通常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肿胀或面部麻木。
如果颌下腺出现异常增大或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提高预后和治疗效果。